評分標準
★★★★=Amazing!! // ★★★½=Impressive // ★★★☆=Decent // ★★½=美中不足 // ★★☆☆=再接再厲 // ★½=回家重練 // ★☆☆☆=慘不忍睹 // ½=傷風駭俗

在寫Traffic的影評時,有很多關於導演Steven Soderbergh的背景以及想法,最後因不想文章過長而決定不寫出來,。但是,真的有太多關於這個導演的事值得喜愛電影的人關注,就想再PO一篇文來介紹這個現代電影人中的佼佼者-Steven Soderbergh。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看Soderbergh的採訪是一件很發人深省的事,因為他常常以批判性的角度來觀看電影的產業性以及藝術性,也時常提出本身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oo~~…..好久沒有po文了…..被大學錄取後瞬間懶了一段時間,直到覺得頹廢到了一種境界,才開始回歸初衷….Not much of an excuse…but there you have it….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d Wood (1994)

一個差勁的導演是如何定義的呢?對細節的毫不在乎,前後矛盾,突兀愚蠢的劇本,令人翻白眼的特效,還是演員糟糕的演技?不幸地,這部電影裡的主角Edward D. Wood Jr.擁有以上所有特質,但是,這還不足於使他被眾多人稱為"歷史上最差勁的導演"。這個綽號的由來,完全歸功於他對電影(尤其是他自己的電影)滿滿的熱愛。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位熱愛電影的影癡同胞向世界揮手告別。儘管從來沒有拍過一部電影,卻寫了四十六年的影評,而在六十九歲的高齡,也就是去年一年裡,寫了306篇影評。他就是美國有史以來,毫無疑問地,最偉大的影評人-Roger Ebert。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EVIN_POSTER_WEB  

當新聞上又傳出殘忍的屠殺案時,報導的兇手往往神經不穩定,並且異常的殘暴。但是,養成兇手的罪魁禍首是誰?是父母?是環境?還是同學?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的主角是一個母親,而她的兒子是一個在學校屠殺了數位同學的高中生。電影的主題回歸到了時常出現的Nature vs. Nurture (先天vs.後天)的爭論。殺人兇手的構成到底是父母以及環境所逼,還是天生的邪惡?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想到拍電影,一般觀眾腦裡的畫面都是什麼呢?演員在鏡頭前出生入死?導演在全程指揮大局?還是一群沒事做的工作人員在鏡頭外竊竊私語?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的名導演Francois Truffaut(楚浮)1973年拍攝的Day For Night是一部對"電影"這門藝術致敬的電影,也是一封寫給傳統電影拍攝的情書。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最近可能會去看韓國導演朴贊郁所導的第一部英語片Stoker(慾謀),就順便寫一寫以前看過,朴贊郁在美國最出名的韓國電影,Oldboy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我現在也記不得當時到底是怎麼知道這部電影的,只知道買來後一直放在書架上。直到前幾天想看一部片長稍為短一點的電影,只有九十三分鐘的The Night of the Hunter就這樣地成為我的選擇。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有觀眾會批評在Days of Heaven中被過度輕描淡寫的情感,或者是張力不夠的劇情,也可能是貌似沒有任何目的地旁白。但是,絕對沒有人會批評,或沒有注意到導演Terrence Malick用精準,美麗的影像說故事的能力。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