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期待暑假商業大片,你不會失望;如果你期待壯觀的特效與打鬥,你也不會失望;如果你只期待有達到上一集的水準,這部電影或許不及,卻也非常接近。但是,我期待的更多,因為導演J.J Abram,因為上一集是這麼的優秀,因為這是Star Trek

科幻電影能讓導演與編劇想像力自由的發展,因為它的規矩可以隨時被打破。在ㄧ般電影裡只能在路上行走的人,能夠在科幻片中一瞬間移動到另外一個星球。它可以創造並挑戰一切的不可能,科幻片之所以備受喜愛,是因為我們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事。

在上一集的Star Trek中,我看到了能夠時間旅行的黑洞,能夠鑽入星球地心的鑽頭,用科技把人從一個星球傳送回飛船上,還有能夠毀滅一個星球的神秘紅色物質。許多觀眾對電影中的劇情漏洞感到反感,我沒有注意,也懶的去注意,因為我很享受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這也是我很喜愛阿凡達的原因)。

Star Trek Into Darkness擁有前一集的所有元素,並且把所有的特效,動作,情感全部放大。整部片幾乎沒有冷場,背景從戰艦內部,到火山,紅色草原,荒廢的星球。絕佳的特效和藝術指導絕對會讓所有觀眾嘆為觀止。Kirk還是一樣的叛逆,只是這次叛逆嚴重到被貶了職位。Spock還是一樣的墨守成規,就算被救了性命還是不改本性。兩個主角因個性差異所產生的摩擦還是在片中經常出現的橋段。

但是,能夠打動人心的不是場面,而是情感與故事。也是這部電影失足的地方。

在上一集中,我們看到了Kirk衝動的個性和突發起想的頭腦所帶來的好處與麻煩,這一集,我們看到了….差不多的東西。同樣地,我們在上集看到了Spock雖然平時性格冷淡,卻在悲傷時暴發出人性的一面,和這一集所發生的事極為相似。我看到有很多台灣影評說最後Spock人性的一吼是神來一筆。說實在的,世界上有誰看完電影的前30分鐘還猜不到Spock終究會爆發?而且,這一吼其實也只是把上一集中失控毆打Kirk的悲情放大罷了。如果是第一次用,或許會讓觀眾有共鳴並且驚喜,當連續兩集用兩次,我開始有些厭倦了。

兩集反派的目的也剛好相同-復仇。上一集的反派Nero為了族人的滅絕展開復仇,而這一集的反派為了族人的存亡展開復仇。像我前段說的,科幻電影有無邊的想像力來發展故事。前集運用了時間旅行以及外型種族的滅絕來製造劇情張力,這一集則演變成了貓追老鼠,以及軍方的陰謀。可以運用"宇宙"這個無邊無際的空間所發揮的題材整個被壓縮了。

幸運的是,真正點亮這次電影的是由Benedict Cumberbatch所飾演的反派Khan。從他出現的第一幕(救助黑人女孩)開始,編劇就試著給他多點層面(multi-dimension),讓他不只是一個單層面,無惡不作的反派。由於是基因改造的人類,他極度聰明,敏捷,並且比常人還要困難殺死。他擁有一人可打贏整個敵人隊伍的能力,但是大部分時間卻異常的冷靜。編劇給他了情感上的兩個極端,憤怒和悲傷,來更加深刻的描寫這個角色。我們看到了,也能理解他的憤怒。儘管我認為當Khan提起族人而流淚的時間有點過早,應該讓觀眾先認識這個角色久一點才會有多一點同情,整體來說卻還算是成功的角色塑造。

儘管這篇文章會聽起來像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我確很享受觀賞時的過程。其中很多幽默,角色間的互動也很成功,許多大場面加上磅礡的配樂也讓我拳頭握緊。Star Trek Into Darkness是一部會滿足大部分影迷,並且高於標準的商業鉅片。可惜,它並沒有做到在前集與這集片尾所承諾的: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探索新世界,新生命與新文化,並大膽的朝無人去過之地航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eric的隨影逐流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