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結束了 。有人歡喜,有人傷心,而台灣人笑的合不攏嘴,這就是今年的奧斯卡。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會看直播,也不會看提名,但是只要自己本身看過的幾部片有得獎,感覺總是不錯的。對我來說,奧斯卡是一個完全主觀的獎項,只供於參考。得獎的不一定比不得獎的電影好,甚至連沒被提名都不一定比得獎的差。總歸一句話,藝術是主觀的。

經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號稱"達人"在"猜測"奧斯卡的得獎名單。其實,猜測奧斯卡並不是主觀的憑著主觀的電影的"好"與"壞"最重要的是一部電影在Award Season(獎項季節)的表現如何。

所謂的獎項季節準確來說是一部電影從它第一個電影競賽到最後一個電影競賽(實力夠的话就是奧斯卡)中間的那段時間。但是,對一般不會極度關注每個電影獎項的觀眾(像我)來說,獎項季節是從一月的金球獎開始,並到二月底的奧斯卡獎結束。(其實在金球獎前,美國很多大城市都會有從自己城市的影評人中投票的影評人獎,但猶豫投票人範圍極小,現在暫時忽略。)從金球獎到奧斯卡,中間有許多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獎項;像是演員工會獎,劇作家公會獎,導演工會獎,英國奧斯卡……而這些獎項的結果就是猜測奧斯卡的根據。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是Argo而非許多人台灣人期待的Life of PILes Mis

其實,根據獎項季節來推測的话,Argo得獎其實沒什麼好意外,甚至是理所當然。幾乎所有的電影獎,包括剛才我所提到的五個獎項,Argo全數拿下,甚至連法國最大的電影獎,凱薩獎的最佳外語片都被它拿下,最後拿下奧斯卡有什麼好意外的嗎?

其他的各個獎項許多也都是完全在預料之中。像是男主角Daniel-Day Lewis早就在好幾個月前就被媒體認為會”鎖住"(lock-in)這個獎項。女主角Jennifer Lawrence儘管有兩位稍微有可能的對手(Chastain & Riva),但是她也拿下了除了英國奧斯卡以外的大部份獎,最後得獎也不是什麼驚喜。

女配角Anne Hathaway就更不用說了。我還沒看過Les Miserables,但我能在奧斯卡獎前告訴我朋友說她一定會得獎。不管是不是真的演的最好,她橫掃獎項季節時的英姿就是拿獎的最佳門票。Christoph Waltz算是稍微的驚喜,畢竟這個男配角這個獎項今年被提名的每個都是之前拿過獎的戲精。但是,由於他也拿了金球獎與英國奧斯卡兩個大獎,奧斯卡也算是預料中的驚喜。

今年台灣人最看重的,李安拿了第二座奧斯卡獎。他第一次因斷背山拿的時候,事後他在訪問時都說,在拿獎前就已經十拿九穩。這並不是李安自大的ㄧ個表現,而是因為他在事前早已拿了導演工會獎,英國奧斯卡,以及金球獎。今年,大家都知道這會是史蒂芬史匹柏與李安的對決,最後李安拿獎有些人驚訝,有些人覺得理所當然。對我來說,不管是誰我都不會是驚喜,因為兩人在獎項季節時都沒有拿過任何的主要導演獎項,所以沒有猜測的標準,兩人可以說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

所以主要的導演獎大部分都被誰拿走了呢?就是執導最佳影片ArgoBen Affleck

Affleck跟他所執導的電影一樣,勢如破竹的拿下所有主要導演獎。連被稱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保證書的導演工會獎都被他拿下。(過去十年來,每一個拿下導演工會獎的導演最後都拿了奧斯卡。在60年的歷史裡,只有六次拿獎的導演最後沒有贏奧斯卡。只有三次拿獎的人沒有被奧斯卡獎提名)而像Affleck一樣不僅拿了公會獎,也拿了幾乎其他所有導演獎,最後卻沒被奧斯卡提名的,歷史上可以說是沒有的。(這也是為何我會說"幾乎所有",因為獎真的太多了)

既然他那麼厲害,為什麼會沒被提名?再次回到我之前的话,藝術是主觀的。奧斯卡在怎麼高高在上,都只是由六千個會員,平均六十八歲,所組成的ㄧ個組織,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立場。但是我敢打包票,如果Affleck有被提名,李安還有可能拿獎嗎?還是有可能,但是真的微乎其微。

許多影評人會在頒獎後放馬後炮;在事前說一部電影的好,另一部電影的差,並在頒獎結果不合乎預期後開始自圓其說,並且開始讚賞得獎電影的好。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因為奧斯卡真的不代表什麼。拿下它是個榮譽,代表至少被某部分的人肯定,作品也絕對有一定的水準,但並不是絕對的標準。話說,有時我還真喜歡能夠在奧斯卡看到"驚喜,"所謂的獎項季節對我來說已經抹殺掉看頒獎典禮時的興奮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