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得讓人顫慄不足以來形容Foxcatcher(狐狸捕手),這部電影的寂靜與壓迫感有種隨時會讓觀眾窒息的魔力。
Foxcatcher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敘說奧運摔角冠軍Dave Schultz遭到謀殺的事件。Mark Schultz (Channing Tatum飾) 一直活在著名摔角手哥哥Dave Schultz (Mark Ruffalo 飾) 的光環下,期望有朝一日能擺脫哥哥的陰影和貧窮的生活。恰好性情古怪的千萬富翁John Du Pont (Steve Carell)的賞識,邀他搬進自己的豪宅接受1988年漢城奧運的訓練。Du Pont亟欲博取母親的尊重和信任,於是開始集訓這一群世界級的運動團隊,之後,卻因個人心理的猜忌,開始排擠Mark,並把他逼入自我毀滅的旋渦。(以上部分取材自開眼電影網)
說導演Bennett Miller對挑選題材獨具慧眼是個輕描淡寫的說法。他過去所有的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不僅如此,而且都是近代的真實故事,所以幾乎沒有許多的改編空間。但是,他所看到的並不是故事,而是在故事底下蘊含的角色的特質。
在Capote中,他看到了脆弱,孤寂,以及同情,在Moneyball裡,他則發現了憂鬱,自我懷疑,以及掙扎。現在,他在Foxcatcher,這個貌似像一部單純的運動電影中,又看到了什麼?
如同Scorsese的Raging Bull並不是關於拳擊般,Foxcatcher也不是關於摔角,而是關於兩個失落的靈魂,在一個時間找到對方,卻由於自卑以及猜忌而反目成仇,最後以嘆息聲收場的悲劇。
Mark Schultz 想要成功。他不只是想要拿到金牌的成功,因為他已拿到。他要的,是不僅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是頂上無人的”Best In the world。”而他認為是他哥哥同等的優秀阻擋了他的成功道路。
事實上,他哥哥是他永遠達不到的一個典範。Dave Schultz不像Mark,他有家庭,並在乎家庭。他懂得如何訓練同僚,結交好友,並豐富自己的人生。他沒有心魔,沒有猜忌,對弟弟Mark也只有疼愛。
John Du Pont則是Mark的一體兩面,儘管他擁有了一切,錢,權力,卻始終只想要母親的尊重。當母親說摔角是個”low”(低層次)的運動時,他無法忍受Mark在當下對摔角的不重視,而把他推開一旁。
Foxcatcher的攝影機從頭到尾都是在冷眼旁觀,只有少數在角色內心在掙扎時才會伸出情感的手。電影幾乎沒有配樂,銀幕上的背景彷彿永遠都是黑夜或者帶著濃霧的陰天。導演Miller想要培養的是一種壓抑感,就如銀幕上的角色般。
Mark與Du Pont都是銀幕上最壓抑的兩個角色,情感卻也最複雜。看似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其實台詞真不多,一說話時中間也不時停頓數秒,兩個內心的想法只能靠表演以及表情來讓觀眾推斷。
Mark在某方面來說贈恨哥哥Dave,但他沒說出來。Du Pont做所有一切只想要母親的認同,但他也沒說出來。他甚至,能夠推斷對Mark有情感,愛戀上的依賴。他喜愛Mark因為兩人的不完美,因為他感覺得到Mark與他一樣,都欲求不滿。而Du Pont之所以贈恨Dave,儘管也從來沒有表態,是因為Dave的無所求。Du Pont需要一個依賴他的人,而Dave的自我意識太過強烈,導致Du Pont無法接受。
所有情感都被壓抑住,但這也讓裏頭唯一幾次Mark爆發,並與Dave相擁時更為感人,雖然Miller只給予觀眾短短幾秒的時間。其他的時間,Miller要觀眾自己去挖掘每個角色,尤其是Mark與Du Pont的內心慾望,他們的心魔,他們的懦弱。而這個挖掘需要觀眾的耐心。這是今年少數幾部步調緩慢到彷彿空氣停止流動的電影。
在Foxcatcher的結尾,有一件慘劇發生。導演沒有告訴觀眾動機,因為就連到現在社會還是找不出動機,只能以"精神異常"作結。奇妙的是,我彷彿能推論出好幾種可能性或許當他在電視上看著他所建構的謊言,並了解到一切都是一場空。他失去了母親,失去了金牌,失去了Mark,而一切都是從Dave的出現開始。可能是對的,可能是錯的,但這也是Miller成功的地方-讓觀眾深入到這些角色內心,來讓觀眾幫角色的行為做詮釋。
Bennett Miller在坎城因本片拿到最佳導演不是毫無緣由。Foxcatcher整體陣容的表演是今年所有電影的佼佼者。其中,最受到矚目的則是完全因化妝而改變五官的Steve Carell。
戴上假鼻子的Carell,以彷彿老鷹之眼,頭往上抬,以低視的眼光看著Mark,全身散發著毛骨悚然的氣息。如果光是以突破來做標準的話,Carell絕對是今年的贏家。可是,讓我意外地,是Foxcatcher裡最棒的表演不是Carell,則是飾演Mark的Channing Tatum。
如果有人在幾年前跟我說Channing Tatum有進軍奧斯卡的潛力,說我會懷疑是很輕描淡寫的說法。但在這部電影裡,他內心的煎熬以及苦痛,從某些程度來說,是電影本身最大的要點。彷彿Darron Aronofsky電影裡的角色,他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喪失了自我。飾演哥哥Dave的Mark Ruffalo同樣優秀。Carell, Tatum, Ruffalo-這個三人搭檔讓電影提升到了另一個檔次,也證明Bennett Miller是影壇上極為優秀的演員導演。
寫了不少,但我卻發現我的文字如電影般,欠缺情感,但這也代表我觀看電影時的感覺。以下的事我不常說,但這是事實-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敬佩,敬佩導演的精準,敬佩演員陣容的表現,電影的壓迫感,以及對於角色低調,卻十分有效的描寫。但是,真正喜歡這部電影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找不到什麼缺點,但我也坦白的說,我並沒有喜歡這部電影。
或許由於電影陰暗的題材,或是緩慢的步調,讓我對它只能遠觀。但是,上一部讓我有同樣感覺的電影是P.T Anderson的The Master,我看完第一遍時同樣只有敬仰,卻無心動,我之後又看了一遍,然後又一遍,現在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對於Foxcatcher,我無疑會再回到戲院觀賞,並幾乎能確定我可能會更喜歡它。這是部優秀的心理研究電影,並擁有絕佳的執導以及演員,也是今年最沉重的電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