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azing Spider-Man 2是個華麗卻擁擠的大雜燴。
基於銀河系裡所有人大概都已經看過這部電影的原因,我就懶得打劇情大意了。
首先,好像近期所有漫畫電影都在比賽般,片長一部比一部還要長。以The Amazing Spider-Man 2來看…這樣說好了…如果你已經剪掉了一個角色全部的戲份時(Mary-Jane Watson),電影依舊還是長達兩個半小時,有人真的該去檢討一下…
The Amazing Spider-Man 2太長,太擁擠,太多分支,而且大多數都沒有交集,就算有也是可有可無。我可以看見導演Marc Webb與他的編劇們在苦惱到底觀眾想要看什麼故事,並決定把所有能想到的劇情都丟到銀幕上,並祈禱它們會黏住。
觀眾最愛看的是特效與動作,所以我們有了Electro…
但是同時也需要一個能夠與主角Peter有關聯的反派,所以我們有了Harry Osborn, a.k.a Green Goblin…
觀眾當然也喜歡愛情,所以我們有了大概佔了電影一半的浪漫喜劇…
但導演又希望電影有點神祕感,所以又加上了一點Peter解開父母的身世之謎。
除了以上之外,還有Rhino犀牛人,還有Harry 的Oscorp公司的明爭暗鬥。
由於以上所有的支線都沒有交集,以劇情連貫性與整體性的角度上來說,以上大概可以拿掉三條,並發展剩下的一兩條,讓電影更流暢與簡短。
The Amazing Spider-Man在建立反派的部門或許是最失敗的。
導演Webb明顯試著想建立起觀眾對於Electro的同情,並效仿舊版蜘蛛人2中的八爪博士。但是,由於角色發展的過於粗糙,導致他的存在彷彿只是為了炫耀電影的特效與動作場面,而非一位讓人懼怕,卻又讓人同情的悲劇反派。
Rhino的存在毫無必要,把他的角色拿掉能夠簡單的省下至少20分鐘,並拯救許多人的膀胱。
Harry Osborn與Peter Parker間的友誼從一開始就稍缺說服力。(童年最好友…真的?)而當最後Harry變身成Green Goblin時,比起可怕卻多點可笑。(你那髮型跟牙齒…還是戴個面具吧大哥…)幸好,兩人最後的格鬥是電影裡不管是劇情還是情感上的最高潮,也是挽救這部電影的功程之一。
當然,無法不提到漫畫電影該有的動作與特效場面。在The Amazing Spider-Man 2中依舊精采,儘管已經被大場面養大的觀眾或許認為已經看過所有能看的了,在電影中的幾個橋段卻依舊還是會有讓人膛目结舌的畫面。
但是,讓The Amazing Spider-Man 2依舊是一部精采的爆米花電影的最大原因,則是Andrew Garfield所飾演的主角Peter Parker/Spider-Man。
Garfield帶給蜘蛛人一股前所未有的魅力,使觀眾有種認為這是一部’他的”電影,讓本該混雜的劇情依舊吸引人,因為Garfield在銀幕上的每一秒都是電影最大的看點。
而相同地,雖然Peter與Gwen之間的感情糾結很老套,劇本也很平庸,但兩人間的化學效應也足夠讓兩個半小時中大部分的時間飛過。
最後,我想提到一項與電影本身無關但是很重要的一點-預告片。
認真的,不管宣傳部門的主管是誰,他都應該直接拖出去受刑。我不知道在台灣是如何,在美國,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就有將近5,6個不同的預告片。在看到第三號預告片時我認為我大概已經看完了半部電影…
看完電影後,毫無意外地,發現電影裡所有,真的是所有,大型的動作場面(set-piece)都在預告片裡。尤其是電影的最後一幕,完完全全的在預告片5號(還是4號?)裡播放……宣傳部門,夠了……
The Amazing Spider-Man 2需要少點的特效,好點的敘事。對於未來所有的漫畫電影,相信我,觀眾真的不需要那麼多反派…真的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