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月裡突然打算試試看把一個月內看過的所有電影記錄下來,並在月底檢查到底看了幾部....而結果…..
挖靠我到底哪來那麼多時間看電影的阿!!!
一個月才30天我就看了將近25部,而且這還不包括每個星期所更新的電視劇(Game of Thrones!! Mad Men!!)
Anyway,以下是本人在這個月內所觀賞的電影。在這個表中,我主要把電影分成兩類:一類是去DVD店租的,一類是去電影院看的。很幸運的我,大學的校區剛好在美國很有名的Scarecrow Video租片店附近,裡面有成千上萬的電影(根據維基百科,11萬部!!),不管是新片還是經典老片。看來撐過大學4年就靠它了…
而對於我特別喜愛的電影,我也會在底下加入幾句評語,希望能與和我一樣的影痴共同分享。
以下表根據觀影編排 (同時,由於許多老片要調查中文片名太過於麻煩,就只提供英文片名,導演姓氏,以及電影年份。抱歉不便)
April
DVD觀賞:
The Devils (Russell, 1971)
大膽又驚人的大師之作。前幾年才去世的英國導演Ken Russell最出色的作品,未來會重複觀賞。
The Haunting (Wise, 1963)
The Changeling (Medak, 1980)
Primer (Carruth, 2004)
只看了一遍,完全看不懂,但卻無法不佩服編導的智慧與想像力。
Breaking the Waves (Von Trier, 1996)
Touch of Evil (Welles, 1958)
大師Orson Welles的另一大傳奇鉅作。不論從影像還是敘事的角度去觀看,都是一大成就。
Suspiria (Argento, 1977)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Herzog, 1972)
德國大師荷索的首部鉅作。電影的最後一幕或許是我看過所有電影裡最震撼的畫面之一。
The Conformist (Bertolucci, 1970)
The Brood (Cronenberg, 1979)
Eyes Wide Open (Kubrick, 1999)
一部關於婚姻,慾望,與性的夢境。Kubrick大師的最後作品。
Two Lovers (Grey, 2008)
這個表上最年輕的作品,卻也讓我驚訝怎麼忽視了James Grey這個出色的導演。
Contempt (Godard, 1964)
Nashville (Altman, 1975)
明顯影響了後代的Boogie Nights,一部極具野心,挖掘美國主義的經典。
Scanner (Cronenberg, 1981)
Near Dark (Bigelow, 1987)
Damnation (Bela Tarr, 1988)
如蔡明亮與Tarkovsky的緩慢長鏡頭,有耐心的觀眾彷彿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
一一 (楊德昌, 2000)
我看過的第一部楊導作品(羞愧中…...)把家庭故事拍成如史詩般,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電影院觀賞:
Noah (Darron Aronofsky)
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 (Russo Brothers)
Breathe In (Drake Doremus)
The Raid 2 (Gerath Evans)
Under the Skin (Jonathan Glazer)
Transcendence (Wally Pfister)
Joe (David Gordon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