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斯卡獎快到了。這應該是台灣人近幾年來最關注奧斯卡的ㄧ次,原因很簡單…李安。

簡單說幾句實在話,我有時真的看不慣台灣不管是媒體還是政治人物對代李安導演的態度。把李安的電影捧的跟天一樣高並且忽略其他優秀的電影作品先不提,在那些極力消費李安的人中,真正看過李安早期電影作品的人到底有多少?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這些都是台灣人比較熟悉的李安作品。但是,有多少人聽過,甚至看過李安幫台灣拍的,被某些人稱為"父親三部曲"的電影呢?更別提進軍美國後的早期電影,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性與感性), Ride with the Devils(與魔鬼共騎)以及The Ice Storm(冰風暴)。

我最欣賞的台灣影評,藍祖蔚老師寫過一篇文章來比較瑞典國寶導演Ingmar Bergman(也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以及李安被自己國家對待的方式。李安色戒:柏格曼心情。他在文章結尾寫的最後一句話:(我們是只會沾李安的光?還是只會消費李安呢?)也是我心情的寫照了吧。

這部推手是他導的第一部作品(如果不算他在NYU的畢業作品Fine Line的话),關於詳細製作這部電影的前因後果應該很容易查得到,就不多說了。

一個住在北京,精通太極拳的老先生被住在美國的兒子邀回美國與他的妻子與小孩同住,而不懂英語的爺爺與不懂中文的媳婦所產生的代溝則是電影的主題。很多人稱李安是一位懂得把中西文化融會貫通,並且適當的展現的導演。這部電影的劇情簡單來說是在描寫當東方文化注入西方世界中時所發生的衝突。

儘管主題貌似複雜,李安把這部電影寫的很淺顯易懂,所涉及的議題也不如之後的"喜宴"有爭議性。在片中,經常有從房子外透過窗戶拍攝媳婦與爺爺的鏡頭。而兩人經常個別站在剛好兩扇頗有距離的窗戶內,中間隔著牆壁,很明顯地代表著雖然兩人同住一個屋簷,卻彷彿有道無形的牆所隔閡的事實。其中許多戲,包刮爺爺丟菸蒂,而媳婦不情願的去撿;爺爺電視開的響,而媳婦生氣的幫他戴上耳機:以及我很喜歡的ㄧ幕,當爺爺與媳婦同時用自己的語言去跟一家之主Alex爭吵;這些都只是單純在舉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並且加強戲劇張力,為後面爺爺的離去鋪陳。

這部電影的ㄧ大特點,是注入了"太極拳"這項元素。太極拳是中方文化特有的功夫,其中的"柔"更是注重"剛"的西方文化難以理解的。另外一個原因,我相信是李安覺得把"功夫"放進電影能夠吸引多一點票房吧。

結尾,我覺得李安有一點對西方文化屈服的態度。畢竟,在東方,三代同堂是很常見的事(或許不是現在,但是已經有好幾百年的傳統了),而在西方,子女自己搬出去住則是一種獨立的表現。而片尾,當爺爺自己妥協,並且自力更深時,可以感覺李安一種對西方文化嘆息的心情。

這是父親三部曲的第一部,最近有時間看喜宴或飲食男女也會寫一寫感想。覺得台灣人與其天天的誇讚李安的好,還不如親自去欣賞李安多一點作品,並且用於思考。相信李安本人也會同意這種做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