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你走在路上隨機問一個人他認不認識Alfred Hitchcock(希區考克)大部分的人應該就算沒看過他的電影也聽說過他的大名。他就是電影界公認的驚悚大師,以電影如Psycho(驚魂記), North by Northwest (北西北), Vertigo(迷魂記)和  Rear Window(後窗)等幾部片而聞名世界,把他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導演的人也不占少數。但是,當問起誰是Henri-Georges Clouzot(克魯梭)時,聽過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其實,他跟希區考克在當代算是並駕齊驅,不相上下的對手。有不少的人把克魯梭稱為"法國的希區考克"更有不少人覺得這種稱號對克魯梭來說是種汙辱,並認為克魯梭是比希區考克還優越的ㄧ位導演。我克魯梭的電影看得不多,除了我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外只看過另外一部Quai des Orfèvres (完全不知道台灣翻成什麼…)。所以在我心中希區考克和克魯梭還是無法比較的(畢竟希區考克有名的幾部片都我大概都在學校的圖書館借來看過了)。但是,我要介紹的這部片,它的小說的版權在當時可是希區考克與克魯梭同時在搶的,更有謠言說,如果克魯梭晚30分鐘買下這本小說的版權的話就會被希區考克買走了。當克魯梭拍完這部片後,希區考克據說為了"超越"這部片,而拍了或許是他最有名的電影Psycho(驚魂記)。這部讓連史上最偉大導演之一都爭相搶奪的故事就是Les Diaboliques。

這部片的劇情大致上是講說一個寄宿學校的校長有一個妻子以及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情婦(甚至連老婆都知道),並且全部都在學校裡工作。由於男校長對於他妻子的態度極度惡劣,導致他的妻子興起離婚的念頭。但是由於校長的陰險,並且以離婚後奪走所有財產當作威脅(整個學校其實都是妻子家族的財產所蓋的)以導致妻子走投無路。情婦由於厭惡男校長對待妻子的方式,並和妻子聯手,打算聯手殺害校長。當她們實施計畫,成功把校長謀殺,並把他的屍體倒進學校的池塘後,離奇的事開始一件件的發生。

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榮獲大眾好評,並在紐約影評人獎中拿下了最佳外語片,最大的因素毫無疑問的就是它的劇本。經過我稍微的調查後才發現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家Boileau-Narcejac其實大有來頭。才在近年影與聲(Sight & Sound)雜誌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的Vertigo(出於希區考克之手)的原版小說也是出自於這位作家。我甚至能夠大膽表示,Les Diaboliques之所以能夠成功,作者的功勞甚至與導演不相上下。我並不想打亂未來觀眾觀看這部電影時的興致,尤其當這部電影結束後甚至出現字幕說:不要跟你的朋友說你看到什麼,不要打擾他們看這部片時的樂趣。這難道不是和驚魂記上映時的宣傳語:Don’t give away the ending, it’s the only one we have!(不要洩漏結局,因為我們沒有其它版本的了)的道理一樣嗎?

儘管現在很多電影都喜歡在片尾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Twist),大多數之所以不會成功都是因為幾個原因。最普遍的ㄧ個是:儘管結局真的是意想不到,但編劇之所以要轉移觀眾的注意力,所以在片中布置了幾個故意支開觀眾懷疑的障眼法,最後卻導致頭尾不呼應,乍看之下巧妙,實際上卻極度不合理的轉折。(例:A Perfect Gateway 蜜月變奏曲)另外一個原因:莫名其妙的結局與電影豪不相關,導致觀眾無法把它與前半段連想在一起,心裡更無法產生共鳴,。(例:Remember Me記住我)

這部Les Diaboliques巧妙的地方就是,雖然謎題是在電影中途才佈下的(當妻子與情婦把校長的屍體丟進池塘開始),但是它之前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完全沒有只是在鋪墊的感覺,反而還是一樣相當的精彩,沒有讀過劇情簡介的觀眾(像我)甚至會在她們下手殺校長時為她們捏一把冷汗。不僅如此,當一般導演會把電影重點放在劇情,而忽略角色發展時,Les Diaboliques在片頭花了極多的時間來深入描寫妻子在殺死她的丈夫前心理上的掙扎,也給予情婦許多台詞來表現出她的成熟以及冷酷。更重要的是,編劇不停的在片中給觀眾丟骨頭。很多懸疑片的缺點就是把觀眾懸在空中太久,但又沒有給予觀眾提示,導致觀眾失去"猜謎"的興致。這部電影從謎題開始時就不停的給觀眾提供線索,儘管當下會覺得是一種障眼法,看到結局時才會看出它接近完美的移花接木。

不僅僅是編劇,這部片優越的場面調度以及燈光設計都是成功營造懸疑,甚至恐怖的最大功臣。在片頭時,有幾幕是從攝影機的擺位以及演員站的位子透露出了角色間的秘密。黑白的色彩營造了一種不祥預感以及陰森感的氣氛。鏡頭在室內幾乎不採用任何稍微廣一點的鏡頭,導致觀眾有種被壓迫,並"困在"室內的感覺。當在接近片尾,女主角走在幾乎沒有一絲燈光的走廊,完全的黑暗以及門後貌似象徵著真相的燈光,這種明顯且有效的對比,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部電影如果是彩色會是什麼模樣。(更難以想像的是這部片真的在1996年被翻拍,並且由當時的性感女星Sharon Stone(莎朗史東)主演…評價自然是慘不忍睹)

 

本片演員在戲中的表現也是相當的可圈可點。飾演校長老婆Christina的Vera Clouzot,也是導演的老婆,在戲中飾演的角色需要同時表現出脆弱,緊張,卻還要維持內在的堅強。她在片中謀殺她丈夫前,心理上的矛盾不安,全都在她的表演中展露出來。相對之下,飾演情婦Nicole Simone Signoret就沒有那麼亮眼了。畢竟,她在片中所營造的是一位從頭到尾,由里內外都是典型堅強,獨立的女子的形象。比起Vera多層次的表演,Simone的表演相比之下就單調了起來。

Les Diaboliques直接翻成英文就是The Devils翻成中文也就是"惡魔"的意思,但是巧妙的是,它加了一個負數,也就是在片中至少有兩個惡魔。看完電影才曉得,原來連片名都取的這麼有學問。

在現代,像是好萊塢,甚至亞洲的恐怖片,大多數都是用特效以及化妝來嚇人。看到早期的恐怖片,運用緩慢弔詭的氣氛以及巧妙的劇本來達成嚇人的效果,如果可以與現代的恐怖片融會貫通,對影迷來說會是多麼一件幸福的事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eric的隨影逐流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